“我看,华夏振兴的真正希望与切实路径,恐怕不在秦淮河畔,而是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心潮澎湃之下,他提笔给南方的故友写信,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

        “…兄台若尚怀报国之志,有意于真正为民族做一番实事,而非蹉跎岁月于无谓之纷争,请速来东北!此间气象,万物竞发,一新耳目,实乃我辈学人梦寐以求之用武之地也!”

        ————————————

        吉林大学,汉钦体育场旁,一群青年学生正围坐在草坪上,激烈地讨论着。

        他们是学校“实业救国学会”的成员,为首的是文法学院大三学生张毅,一个来自营口的青年,目光中燃烧着理想的光芒。

        “同学们!”

        张毅挥动着手中一份关于东北小水电建设的调查报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少帅说的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暑假,我们学会不能只待在书斋里!”

        “我提议,组织‘东北大学学生实业服务团’,自愿报名,利用假期分赴各地的工厂、矿山、建设工地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