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保险柜的一瞬,他心中不禁苦笑。

        谁能想到,那些年在国防大学兵器馆里抄写的老图纸,那些深夜在实验室调试模型的日日夜夜,如今却成了他这“少帅”的真正底气。

        图纸上的每一笔线条,每一个尺寸标注,都是他以现代知识精雕细琢,又结合1928年能实现的材料和工艺倒推改良出来的。他甚至用算盘推过应力,拿游标卡尺比对过旧工艺误差。

        “喜顺,你过来。”张汉钦眼神凝重,拉开档案袋,抽出一叠图纸递到喜顺儿面前,“这些,是我花重金从国外弄来的最新武器设计图,据说,能改变战场格局。”

        喜顺儿伸手接过,小心翼翼地摊开其中一张,眼睛一下就亮了。

        那线条,那标注,那排布……简直像是教科书上才会出现的模样。

        “少帅,这是……”

        “这是60毫米迫击炮的完整设计图。”张汉钦指着图纸的上半部分,语气低缓却带着种笃定,“你看这里,炮管经过特殊热处理,重量减轻了三十斤,可寿命却翻了一倍。”

        他说着,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脑海中却浮现出国防大学实验室里导师讲解炮膛膛线设计与座板应力分布的场景。

        当时为了那份毕业论文,他硬是翻遍了十几种不同型号的迫击炮图纸,还跑到试验田亲自打靶。那时候觉得枯燥,现在却像是在铺路。

        “这……这比咱们现在用的辽十三轻多了,材料也讲究,热处理用渗碳加淬火?我以前听胡大工头说过,但没真见过。”

        张汉钦点头,又抽出第二张图纸:“这是自动步枪的设计,导气式原理,连续射击,火力比辽十三式高不止一个档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