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钦深吸一口气,略微调整了一下坐姿,眼神平静,话语简洁有力:“这次撤军,我计划全军用一周时间,将30万人(含夫役)、500多门大炮、1200余节机车与车皮,及数十万吨的军需物资,从京津线撤回关外。整个方案的关键是‘分段、分时、分路’——核心就是‘保铁路、保山海关、保锦州’三步走。”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字字铿锵有力,接着便开始详细阐述具体的计划。

        “时间安排是:6月12日夜开始,6月20日拂晓之前,所有人全部通过山海关。”

        “撤军顺序方面,首先是‘非战斗人员’——包括军属、野战医院和兵站粮秣;其次是‘重炮和弹药’;接着是‘建制部队’,最后是‘掩护队’。”

        “至于路线,主力将沿津榆(山海关)铁路撤退,榆关至锦州为‘生死线’。特别注意,滦河大桥、山海关城门、锦州转盘桥三处,谁丢谁偿命。”

        他顿了顿,继续道:“纪律方面,无‘红色退却证’者擅自越过滦河桥,宪兵当场枪决;列车超载未留机车制动余煤,军法处立即处置。”

        ......

        张汉钦说得面面俱到,连如何佯装“主力仍在”,如何防晋军冯军斜插,甚至如何用新闻烟雾拖延北伐军侦察都说得详尽。

        说完这些,张汉钦拿出一张详细的撤退时间表,眼神坚毅地扫视全场:“具体的时间表是:12夜至13午,总部非战斗人员、野战医院、兵站粮秣从唐山经滦县至昌黎。混合列车每两小时一列,共18列。接下来的安排……20日凌晨4:10,最后一列通过山海关,随即拆除关门铁轨10公里,切断追兵。”

        第5章撤军

        他说到这里,众人已然沉默,听得出神。杨宇霆等人原本预期会有漏洞的地方,却发现这份计划竟是如此周密详细,几乎无可挑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