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朋友你在外面漂泊这么久,写诗的时候别忘了多写写当地老百姓的日子;
又写道: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秋风”
——现在是好时候(其实那会儿一点不好,他是安慰朋友),没人会浪费人才,你去江南好好干,别灰心。他关心的不是朋友当多大官,是朋友能不能守住本心,能不能多帮老百姓做点事——这才是真朋友,不是跟你聊吃喝玩乐,是跟你聊“初心”。
后来张继去世,刘长卿写了《哭张员外继》,里面“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那句,上回聊过,多疼啊!要是没真心的友情,刘长卿不会这么难过,不会记着张继一辈子清廉、连下葬钱都没有。张继的酬赠送别诗,写的不是“离别”,是乱世里的“互相牵挂”——知道你在,我就安心;盼着你好,盼着咱们能再见面,一起看看太平日子。
感怀咏史诗:不拍权贵马屁,说自己的“心里话”
张继这辈子没学会“迎合”——考铨选的时候,不愿跟考官套近乎,落榜了;当官的时候,不愿跟贪官同流合污,一辈子穷。他写的感怀咏史诗,就像他的“朋友圈吐槽”,不藏着掖着,心里想啥就写啥,句句都是“我就是这样的人”,一点不装。
最典型的就是《感怀》,这首诗是他铨选落榜后写的,心里委屈,可没抱怨“考官没眼光”,而是写“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意思是,我的脾气、我的想法,跟那些当官的不一样,我只愿意跟心里干净、踏实的人聊天。你看,他不怪别人,只说自己“不合群”,可这“不合群”不是错,是他的骄傲——他不愿为了当官,把自己的初心丢了。
后面两句更硬气:“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在长安待了好几年,那些权贵的家门,我一次都没去过。“五侯”在那会儿指的是有权有势的大官,很多人为了当官,天天往权贵家里跑,送钱送东西,可张继偏不。他不是没机会,是不愿意——他觉得,当官靠的是本事,不是靠拍马屁;跟人交朋友,靠的是真心,不是靠权势。
还有《咏史》,他写“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说汉朝的萧何,功劳比五个诸侯还大,后面又写“成也萧何败也何,醉了韩信没奈何”——萧何帮韩信成了名,最后也帮着刘邦杀了韩信。他写这个不是“聊历史”,是说给当时的人听: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今天可能帮你,明天可能害你,别为了名利跟他们走太近。这是他的“人生经验”,也是他的“警告”——他没这么做,也劝别人别这么做。
他还有首《春申君祠》,写的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养了很多门客,可最后被人害死了。张继写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