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的是大堤边的歌女和游人,有热闹的酒家,有好听的歌声,最后却落到“愁看碧玉捣衣砧”的孤独上。张籍是在观察这些人的生活,写他们的悲欢,不是在写自己的风流——他要是真的“流连娼楼”,韩愈早就骂他了,哪还会跟他做朋友?

        写亲情:全是“真实的细节”,藏着最朴素的牵挂

        比起虚构的爱情,张籍写亲情的诗,才更像他的真实生活。最有名的就是《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天到了,张籍在洛阳城里,看到秋风起,就想给家里写封信。拿起笔,千言万语涌上来,不知道该从哪说起。好不容易写完了,交给送信的人,人家都要走了,他又追上去,把信拆开,再看一遍——生怕漏了什么话。

        这哪是写诗?就是在写每个出门在外的人都会有的小心思。张籍常年在外当官,家里有老有小,他没法常回家,只能靠家书寄托思念。这种“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写不出来。

        还有《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雨中愁不出,阴黑尽连宵。

        屋湿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无刍怜马瘦,少食信儿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