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里,白居易写了不少关于樊素小蛮的诗,比如“楼暗攒倡妇,堤长簇贩夫”“蛮娘吟弄满寒宵,玉露初零秋夜长”,看起来是写歌姬的生活,其实是写自己的心境——看着别人热闹,自己却像个局外人,明明在笑,心里却在哭。

        十八岁的“离别”:不是狠心,是不敢耽误

        白居易养家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姑娘们长到十八岁,就会被送走——要么帮她们找个好人家嫁了,要么给点钱,让她们自己谋生,绝不会留到更老。

        有人说他“狠心”,养了几年说送就送,一点情分都没有。没人知道,他是怕——怕姑娘们在身边待久了,耽误了青春,就像当年他耽误了湘灵一样。

        他还记得樊素刚来时,才十五岁,怯生生的,连话都不敢多说。三年后,樊素长到十八岁,出落得更漂亮了,唱歌也更动听了。白居易看着她,想起了当年十五岁的湘灵,也是这样亭亭玉立,却因为等自己,耽误了一辈子。

        那天晚上,他找樊素谈话,把一个装着银子的布包递给她:“樊素,你今年十八了,该找个好人家了。这银子你拿着,是我给你的嫁妆,找个老实人,好好过日子,别像我这样,耽误别人。”

        樊素愣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先生,我不想走,我想留在您身边,陪您唱歌。”

        白居易别过脸,不敢看她的眼睛:“傻姑娘,留在我身边有什么好?我都快七十了,陪不了你几年。你还年轻,得有自己的日子,别跟我耗着。”

        第七十五章白居易晚年的“放纵”

        其实他心里也舍不得——樊素的歌,陪他熬过了多少个孤独的夜晚;樊素剥的樱桃,是他晚年最甜的滋味。可他更怕的是,会像当年对湘灵一样,给不了樊素未来,最后让她也落得个“终身未嫁”的下场。

        送走樊素那天,白居易没去送,躲在书房里,看着墙上樊素唱过的乐谱,眼泪掉在纸上,晕开了墨迹。他想起当年离开符离时,湘灵也是这样哭着送他,而现在,他成了那个“被留下”的人,才懂当年湘灵的委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