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白居易就背着行李出发了。湘灵躲在村口的大树后面,看着他的背影一点点变小,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才敢放声大哭。她不知道,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

        白居易坐在马车上,手里一直拿着那个木匣,不敢打开——他怕一打开,就忍不住跳下车,跑回符离。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想起跟湘灵一起摸鱼、采野果的日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早点回来,一定要娶湘灵。

        他没料到,这一去,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是更长久的分离。

        多年的争取与无奈:母亲以死相逼,他终究负了她

        白居易在江南游学三年,后来又去长安考科举,一路颠沛流离,心里从来没忘了湘灵。他把那个木匣带在身边,每次想湘灵了,就拿出来看看里面的绣帕,告诉自己:再等等,等自己有能力了,就能回去娶她。

        公元806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当了官。他第一时间写信回符离,问湘灵的情况,还跟母亲提起要娶湘灵的事。可陈母还是不同意:“现在你是进士了,更不能娶一个乡下姑娘了!我给你看好了人家,是杨氏家的女儿,门当户对,你必须娶她!”

        白居易跟母亲据理力争:“娘,我跟湘灵约定好了,我不能负她!杨氏再好,我不喜欢她!”

        “喜欢能当饭吃吗?”陈母态度坚决,“你要是敢娶湘灵,我就死给你看!”

        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一边是等了多年的湘灵,白居易陷入了两难。他只能一拖再拖,一边跟母亲周旋,一边给湘灵写信,让她再等等。

        湘灵的日子并不好过。村里的人见她年纪大了还没嫁人,都在背后议论她:“是不是没人要啊?”“还在等那个白居易呢?人家都当大官了,早把她忘了。”湘灵的父母也劝她:“别等了,找个老实人嫁了吧,我们也能放心。”湘灵每次都摇摇头:“我要等白居易,他说过会回来娶我的。”

        就这么一等,又是好几年。公元813年,白居易三十七岁,陈母病重,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没求过你什么,就求你一件事,娶了杨氏,别再想那个湘灵了。不然我死不瞑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