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天的“永贞革新”:像一场闪电,亮过之后就是黑暗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顺宗知道王叔文的改革想法,一登基就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正式开始。
这时候的刘禹锡,33岁,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还兼管财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中层干部”,手里有了实权。他终于能把想法变成行动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浑身是劲。
他们干了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戳中了“痛点”:
-先拿贪官开刀:把欺压百姓的“京兆尹”李实贬了官。李实以前在长安作威作福,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听说他被贬,街上的人都放鞭炮庆祝,比过年还热闹。
-整顿财政:取消了“宫市”和“五坊小儿”。“宫市”就是宦官打着“为皇宫采购”的名义,强抢老百姓的东西,给的钱还不够零头;“五坊小儿”是宦官管理的“雕、鹘、鹞、鹰、狗”五坊,整天在街上敲诈勒索。这俩制度一取消,长安的老百姓都拍手叫好:“终于能好好过日子了!”
-削弱藩镇:拒绝了藩镇李师古的“献礼”,还想收回藩镇手里的兵权。以前藩镇想给朝廷送点礼,其实是想拉拢关系,以后继续当“土皇帝”,刘禹锡他们直接怼回去:“不用送,你们只要好好交税、听指挥就行!”
-对付宦官:想把宦官手里的禁军兵权收回来。当时宦官俱文珍等人握着兵权,顺宗都得看他们的脸色,刘禹锡他们觉得,不把兵权拿回来,改革就是白搭。
你想想,这几件事,得罪了多少人?宦官恨他们,藩镇恨他们,还有那些被打压的贪官污吏,也恨他们。这些人就像一群饿狼,盯着刘禹锡他们,等着找机会反扑。
刘禹锡他们当时没顾上这些——他们太想快点改变现状了。顺宗身体不好,登基的时候就中风了,说话都不方便,全靠王叔文他们打理朝政。他们觉得时间不多,得抓紧干,却没意识到,他们的“急”,正好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宦官俱文珍先动手了。他们联合藩镇和反对改革的大臣,一起向顺宗施压,说王叔文他们“专权乱政”。顺宗本来身体就差,被这么一逼,根本扛不住。最后,在登基才146天的时候,顺宗被迫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唐宪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