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城色,翻成足愁苦。”

        诗里的“愁苦”,是他对女子的心动,也是他对处境的无奈。这场邂逅,注定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梦,因为他给不了女子想要的生活,也给不了一个像样的未来。

        第二天清晨,李贺没有去巷口告别,他悄悄地登上乌篷船,让船夫撑船离开。船行渐远,他回头望去,巷口的青石板路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江南的烟雨里。他把脸贴在船舷上,眼泪像江南的梅雨,止不住地往下流。他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如明月清风般的女子,只能留在江南的回忆里。

        诗稿里的月珰影:自卑下的情感投射

        离开江南后,李贺去了潞州,在节度使张彻的幕府里做幕僚。可他心里,始终忘不了江南的那个女子,忘不了她耳边的珍珠珰,忘不了她捣衣时的模样,忘不了巷口的青石板路。他的诗里,也开始频繁出现江南的意象,出现如明月清风般的女子。

        有次他在潞州的集市上,看见一个卖珍珠的小摊,摊位上的珍珠珰和女子戴的很像。他蹲下来,拿起一对珍珠珰,摸了摸,触感让他想起了女子的手。摊主问他要不要买,他摇了摇头,站起身,慢慢走开了——就算买了珍珠珰,也送不出去了。

        他写《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