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白居易当官,果然没忘初心。他写《卖炭翁》,把“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底层老人写得让人心疼;他写《秦中吟》,把官员们“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的奢侈,跟老百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惨状对比,气得权贵们想把他赶走。后来他真的被贬到江州,还是没消沉,反而写出了《琵琶行》,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了所有人的委屈。
第三十一章天赋是火种,风雨才是助燃剂
白居易的天赋,是“能写出好诗”;而他的“风雨”,是落榜的挫折、被贬的打击。正是这些风雨,让他的诗从“少年的灵光”,变成了“懂人间的温度”。要是没有19年的坚持,没有被贬的经历,他可能只是个“写野草的少年诗人”,成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大佬”。
还有李商隐,这孩子更是“在风雨里泡大的”。8岁爹没了,他就替爹教弟妹读书,16岁遇令狐楚,以为抓住了希望,结果卷进牛李党争,成了“里外不是人”。牛党说他“忘恩负义”,李党说他“是卧底”,他一辈子都在底层打杂,连个正经官都没当上。他还是没放弃,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执着写进去;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把惋惜写进去。
你看,天赋能让你“起点高”,但风雨才能让你“走得远”。就像野草,要是没经历过野火,怎么能长出更结实的根?要是没经历过寒冬,怎么能等到春风?
少年诗人的启示: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但每个人都要“扛事儿”
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诗人,这些跟我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少年诗人的故事,本质上是“天赋与磨砺”的故事,而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磨砺”。
你可能不是“会写诗的天赋”,但你可能“会画画”“会打球”“会写文案”“会跟人打交道”——这些都是你的“火种”。而你遇到的“考试失利”“工作不顺”“被人误解”“家里有难处”,都是你的“风雨”。
比如你喜欢画画,小时候拿过奖,以为将来能当画家,结果高考艺考落榜,只能去读普通专业。这时候你怎么办?是放弃画画,还是像白居易那样,接着熬?有人可能会说“算了,没天赋”,可真正的“天赋”,从来不是“一次成功”,而是“百次失败后还想试”。就像李贺,科举路被堵死了,还能骑着驴找灵感;你艺考落榜了,也能在课余时间画画,说不定哪天,你的画就被人看到了。
再比如你刚毕业,找了份喜欢的工作,结果天天被领导骂,被同事排挤。这时候你怎么办?是辞职跑路,还是像李商隐那样,在困境里找坚持?白居易被贬江州时,也难受,他还是去看琵琶女,还是写老百姓的事;你被骂的时候,也可以想想“我到底哪里没做好”,慢慢改进,说不定哪天,你就能靠能力站稳脚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