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门关着,隔绝了外面的些许嘈杂。
周砚深和周父的效率很高,书籍文件已然归类上架,显得井井有条。
整理完毕,父子二人在窗边的藤椅上坐下,泡上了一壶清茶。
“郑书记、赵副省长这周五去‘未来产业’项目现场调研,”周父吹了吹茶沫,语气平稳地提起,“规格很高啊。”
周砚深颔首,神色如常:“是,领导们这是认可了我们前期的工作。”
周父放下茶杯,目光深邃:“认可是一方面,他们心里,恐怕更担心‘项目悬空’、‘只签约不落地’。”
“是的,”周砚深表示赞同,“特别是在全省都在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一个进展顺利的重大未来产业项目,领导自然格外重视,也看得更仔细。”
“后面更要加油,”周父语重心长,“这个项目,很可能被省里树为正面典型,用来激励和鞭策其他地市。第一年的顺利,仅仅是个开始。省里真正看重的,是项目能否持续顺利,直至最终投产达效,形成实实在在的拉动力量。”
“我明白。”周砚深沉声应道。
周父看着他,点明了更深层的含义:“此时的调研,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你年度工作成效的一种非正式‘年终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省领导对你们这届领导班子一年工作的直观印象。”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你这个项目我也有所了解,它若能经得起检验,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内部会议上的几句表扬——虽然具体形式还未可知,但对你个人而言,这无疑是重要的政治资本,能为你后续争取更多支持铺平道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