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向第二条明显下挫、并在底部徘徊更久的曲线,“创新活力不仅回升缓慢,而且存在一个时间不短的‘抑制平台期’,甚至可能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短暂的‘挤出效应’。”
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吸气声。
“挤出效应?”产业经济专家老李率先发声,眉头紧锁,“数据支撑确凿吗?会不会是样本偏差?”
“数据源是全市统一的工商和企业研发报表库,样本覆盖无问题。”林窈沉稳应答,调出数据后台,
“我进行了三轮交叉验证,排除了异常值干扰。问题核心在于,我们之前的模型假设所有企业都能即时、无损耗地理解并响应政策,但现实是,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它们需要时间消化政策、调整战略、重新配置资源,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消耗管理注意力和部分流动资金,从而可能暂时挤压研发支出。”
计量专家陈教授扶了扶眼镜,身体前倾:“林研究员,你引入的‘消化周期’和‘决策滞后’参数,量化依据是什么?是否做过敏感性分析?”
“参数设定主要基于我们对A园区那几家典型企业的深度访谈记录,以及历年政策出台后企业研发投入变化的统计规律。”林窈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调出密密麻麻的附录,“敏感性分析显示,只要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在合理区间内,这种‘抑制平台期’就会存在,只是持续时间长短和影响程度深浅有所不同。”
理论专家老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听起来……像是触及了一个更深层的机制——政策信号与企业内生动力之间的动态博弈。如果这个发现成立,那我们之前提出的政策建议,就需要大幅修正,要增加缓冲机制和精准滴灌的设计。”
组长老秦脸色凝重,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刘所长。
刘所长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林窈脸上,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小林发现的这个问题,绝不是我们研究的失败,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和深度突破的契机!”
他声音提高了几分:“这证明了我们的模型正在无限逼近复杂的现实,证明了我们研究的严谨性和价值所在!如果发现不了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还浮在表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