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他县市区的领导,看到这一幕,会不会误以为;谁积极改革、谁承担风险,最后成果就与谁无关?”

        “这会不会挫伤其他县市级政府拯救本地国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以后是会选择等、靠、要,还是像兴宁一样闯、干、试呢。”

        “这对于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改革局面是正面影响多一些,还是负面影响多一些?”

        “其他县市区会不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搞改革,好不容易盘活了一个企业,眼看企业做大了,结果却要被上级以一个违背商业逻辑的低廉价格轻飘飘地拿走?”

        “如果他们这么想了,那他们以后还有没有动力去啃硬骨头,去推行伤筋动骨的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没有了这个动力,延误了我们整个奉省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关键时机,中枢……又会怎么看待我们奉省的领导班子呢?”

        一连串的反问,让会议室里再次鸦雀无声。

        这些类似的话,在昨天的省委常委会中,也有人提过。

        但没这么系统,也没这么露骨。

        其次,由江振邦这个当事人,这个被誉为‘国企改革的旗手’‘天才厂长’的年轻人亲口说出来,分量和冲击力截然不同。

        “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