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方清源点点头,像是拉家常一样,但说出的话却让现场除了少数了解内情的人之外,全都心头一震。

        “之前在省内参上,我看过你写的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里面提到了‘从一乡一品到市场引擎’,还说要用超市这种终端消费市场,来倒逼上游的农业生产进行产业升级。这个概念,很有想法。”

        方清源看着江振邦,问出了一个极有深度的问题:“老兵超市这个模式,在兴宁搞得不错,确实起到了市场引擎的作用。但我们奉省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你觉得,兴宁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有没有普适性?如果要推广,我们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避免一刀切,又如何去规避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呢?”

        问题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问题太大了,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县级市的范畴,直接上升到了全省农业产业布局的战略高度。

        江振邦稍作思考,便答道:“我个人认为,兴宁的经验不能简单复制,但其核心的逻辑,在全省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这个核心逻辑就是,自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政府的角色,要从过去的大家长角色,尽快转变为服务员和裁判员。”

        “所谓裁判员,就是制定规则,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如,严格执行《种子法》,确保市场上的种子都是优质的。再比如,打击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的行为,让市场回归理性。”

        “所谓服务员,就是提供市场主体自己解决不了的公共服务。第一是基础设施,修路、建水利,这些是基础。第二是金融支持,按照中枢精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推广农业保险试点,让农民和企业想扩大生产时,有钱可用,遇到天灾时,有底可兜。第三是科技推广,将省农科院最新的技术和品种,送到田间地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