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职工群众,对兴宁的改革是真的拥护,还是敢怒不敢言?聘任的那些厂长,能不能担起责任?稳定发展是大局,这个道理你应该清楚。”
古君一口气说了三点,每一条都直击要害,清晰地勾勒出了此次调研的任务轮廓,其分量之重,远超一次普通的省级视察。
“你要给我一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不要媒体上的那些浮夸之词,也不要地方干部递上来的成绩单。我要看最真实的兴宁,最真实的改革现状。”
方清源听得心头一紧,他知道,这次省政府自发调研,似乎已经变成一场由中枢直接布置的摸底考试。
“好的,您放心,调研完毕后,奉省会形成一份材料,直接上报给书记处。”
“嗯,兴宁市是很有代表性的。”
电话那头,古君的声音放缓了一些,思索着答道:“别看它只是个小县城,但报告里讲了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兴宁市的经济体制转型、国企改革的阵痛、反腐的余音、社会的舆论、还有新生力量的冒头……各种矛盾和机遇都凑到了一起,声音不小!”
古君道:“最近上面有好几位领导,都因兴宁的反腐影响和兴科的营销广告,对这个小城市表示了关注,总相也问了一嘴。”
“所以你这次去,算是打个前站。你的报告要是扎实,也为后续的工作,打个好基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