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那加粗的黑色标题,瞬间攫住了他的视线。

        “净学些港台那边的浮夸风气。二十一岁?怕不是哪个领导家的公子哥镀金来了吧,妈的,一群狗东西!”

        扬文海皱了皱眉,心中不屑,他呷了口热茶,强耐着性子往下看,他倒真想看看这报道写了些什么内容。

        **本报记者:李建**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的今天,东北,这片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大批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步履维艰,‘下岗’、‘亏损’、‘破产’,成了压在无数家庭头顶的阴云。然而,当记者踏上兴宁这片热土时,冬日的严寒未能冷却我们心中的震撼。】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商业传奇:一个负债千万、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在短短八十余天内,脱胎换骨,成为手握上亿订单、产品风靡全国的明星企业。】

        【故事要从今年八月中旬说起。当时的兴科公司,还叫锦红无线电厂,一个曾经在东北三省风光无两,荣光四溢的国营厂,见证了无数家庭的第一台收音机。但在1995年8月中旬,锦红厂已经成为了一家负债一千五百万,连续十五个月发不出工资,即将被时代彻底淘汰的破产企业。】

        【用工人师傅老李的话说:“厂子黄了是早晚的事,小厂长没来的时候,我们都在等着领遣散费呢。”】

        【故事的主角,是锦红无线电厂,而创造奇迹的,就是工人老李说的小厂长、一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大学毕业生——江振邦。】

        【一、临危受命,一个人的“长征”】

        【当记者第一次见到江振邦董事长时,很难将眼前这个年轻、沉稳,甚至带着几分书生气的青年,与那个力挽狂澜、执掌上亿生意的铁腕厂长联系在一起。他的上位,充满了传奇色彩,却又合情合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