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厂的一个项目“跑两个衙门”是很常见的情况,必须同时得到两个部门的批准才能落实,如果部门意见不一,企业也没办法。
之前锦红厂想更名,却被朱玉成打回来就是例子。
所以,工业主管部门作为“婆婆”,不愿意放弃管企业的权力,而国资局这个“新老板”的权威,又尚未完全树立。
陈爱军和崔浩就非常想借助这个机会,来个杀鸡儆猴,让这帮国营厂领导分清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大爹。
“我赞成江科长的意思。”
崔浩当即声援,并说:“这实际也是我们国资局的态度,板子可以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咱们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但犯了错或没能力的厂领导必须要撤下去,换一批专业强,本事硬,政治上可靠的人才上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真要上了强度可就不好收场了!
那要得罪多少人?以后自己还怎么在兴宁混?
而且更重要的,这是不是和领导们的意思相悖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