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青松的吩咐下,江振邦坐到了他身边,看着他正式起自己的报告。
李青松今年三十七岁,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前两年被刘学义从海湾市计委带下来的,深得市长的信任。
而李青松也并非一路坐办公室上来的笔杆子,早年在乡镇摸爬滚打过,有一定基层经验,加上海湾市计委的工作经历,他的视野远比兴宁本地的干部要开阔。
他本以为,这又是一篇干部子弟为求工作而炮制的敲门砖,或许有些想法,但大概是江大鹰为儿子代笔所写。可翻开第一页,看到那篇引言,李青松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江大鹰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他要有这个能力早升上去了,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也绝对不甘于给人代笔!”
李青松迅速意识到其中价值,明白了刘市长此前那般看重的原因。
这篇报告的结构之严谨,逻辑之清晰,远超他平日里批阅的那些省市报告和学术论文。从宏观经济背景的剖析,到微观县域问题的聚焦,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他看得极快,一目十行,但脑子转得更快。
刚看完几页的内容,李青松便忍不住夸赞道:“振邦,你这个报告不是在天上飘着的,是结结实实踩在咱们兴宁的泥地里的。我看了这么多材料,能把问题讲透,还把药方子开出来的,你是头一个。”
他又指着那些照片:“还有这些照片,拍得真好,有水平,有感情。这报告要是再润色一下,直接就能拿去出书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