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隆中对2

        面对刘学义的提问,江大鹰和周立伟一点也没替江振邦担心,因为二人此前已经和他多次讨论过了。

        这时候,江振邦也不过是流利地再回答一遍:“咱们兴宁的财政状况确实不太好,具体原因我已经在在报告中分析了,所以里面的所有规划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想要落实用不了多少钱,更不用靠行政命令强压,强制农民去种,要靠市场引导,让老百姓觉得做这个能赚钱,他们自己就去搞了。政府要做的不是下任务,而是搭台子、给政策、做服务。在宣传、技术、贷款、销售渠道上给他们支持就行了。”

        江振邦顿了顿,组织语言,继续道:“先说远的,东陆省的圣光市也是个县级市,他们自八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迅速带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并为全国的农业产业化提供范本。”

        “1990年,圣光县委书记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辖区内三朱村的蔬菜大棚技术。这一决策迅速为圣光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到了五年后的今天,那里的农民有一半都是万元户,圣光因此也被媒体冠以东国蔬菜之都的称号……”

        “我们奉省和东陆省的气候有差异,在技术上可以因地制宜,不能只搞大棚种蔬菜,但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种其他经济农作物,只要规模化、产业化,就一定能让农民致富。”

        “再说近的,有个老兵精品果蔬店昨天开业了,就在市医院对面,离政府两三百米远,刘叔您知道么?”

        江振邦直接称呼为叔,江大鹰立刻佯怒斥责:“没大没小,叫市长,工作的时候称呼职务!”

        江振邦端碗笑:“我这不还没工作吗?”

        刘学义不太在意地摆手,谈正事:“那家店开业的当天很热闹,上班路上我见到了。看了这报告,我才知道原来是你给出的主意…当天一万七的营收?确定么?”

        “准确无误,而且是受到了货源限制,如果货源充足,翻倍还不止。”

        江振邦给出肯定的答案,然后说道:“这个数据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由于过于匆忙,我没来得及在报告中展开细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