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姜赢山带领朱达师在西部剿敌时,有两股叛军趁机向东发展,一直打到显德府附近,搞得王之孝很紧张,赶忙让姜赢山带领朱达师撤回来,保卫显德府周边区域。

        至此,单靠朱达路的能力已经无法扑灭叛乱,王之孝被迫向周围各路的华人部队求援。

        最早收到请求的是宋朝隐,镇罗军驻守在索木城,一方面要准备第三波征服行动,一方面也是镇压夷人的机动力量。

        宋朝隐接到请求后,毫不迟疑,立即率领镇罗军南下支援朱达路,镇罗军在塔那(孟买)登陆,上来就是一顿碾压,将一些作乱的夷人就地消灭,然后越过西高止山,往德干高原一带进攻,一直向东进攻打贾尔纳附近,先后扫平了朱达路北部两郡的叛军。

        不久,张广孝在帕迦路也接到了王之孝的请求,张广孝认为,天竺三路连为一体,如果不管,叛乱就有可能蔓延到帕迦路,必须要出兵支援,当即命令都统吕鸿基率领帕迦师南下支援朱达路。

        张广孝同时派人送信给韦处厚,让他的瞿印师不要动,天竺北部还是要留一个部队坐镇,防止后方发生变乱,韦处厚深以为然,留下瞿印师作为瞿印路、帕迦路最后的机动力量。

        帕迦师很快从东北方向打过来,与镇罗军相互配合,很快扫平了朱达路北部的叛乱,两个部队在宋朝隐的统一率领下,呈扇形展开,一路向南攻击前进。

        朱达路的华襄部队听说有两支生力军来支援,士气大振,也开始反击叛乱的夷人。

        在镇罗军和帕迦师的拉网式打击下,夷人的游击战毫无用处,一个个据点分批被唐军拔除,大量夷人被杀、被俘。

        镇罗军和帕迦师一路向南压迫攻击,越向南印度半岛收的越窄,部队的队形更加密集,对夷人打击的力度越大,加上朱达师的反击,夷人叛军损失越来越大,最后被压缩到印度半岛最南端。

        这些叛军有的投降,有的坚持抗战,还有的乘船跑到锡兰岛,希望在那里落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