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新兴了很多赚钱的岗位,以前那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进入公职队伍固然体面,但是医生、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升很大,在企业里就职的薪水也会高很多,毕业的大学生们抱着不同的观念,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由于新式的教育模式已经确立,朝廷废除了旧的教育模式,地方上不再选拔秀才、举人,朝廷也不再选拔进士。
凡是选择公职岗位的大学生,任职满两年后,可以进京参加选官考试,考试内容进一步增加经济、科学、政务方面的内容,更加侧重考生的综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科教区新创立的华夏矿业大学和军事大学已经顺利办学,严秦申请建一所治安大学,专门培养治安方面的人才,李纯则想增加一所科技大学,重点研究化学、物理和一些前沿技术。
李纯想到,自从迁都以来,西京长安的发展就停滞下来,后面一些宗亲显贵和其他机构迁到政务区以后,长安就更显得凋敝。
李纯认为,既然实行两京制,也要适当照顾一下长安,而且长安留下了很多宫殿、官衙空置,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就打算把新建的两所大学放在长安,把朝廷的在长安的办公用房充分利用起来。
李纯想起在前世,国家有很多大型的公益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华夏几千年的文明,需要有个地方展示一下,长安作为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可以利用旧有的宫殿改建一个博物馆。
长安作为西京,可以将大明宫保留下来,作为皇家行宫,将太极宫和兴庆宫改为国家博物馆,其中太极宫专门存放不对外展示的藏品,将可以向百姓展示的藏品全部放在兴庆宫。
筹建大学的事归教育部,建设博物馆的事归礼事部,李纯将两个尚书召来,专门交代此事。权德舆和白居易对长安也很有感情,听了李纯的意见后,非常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