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治理夷人

        最后厂方认为,修建水泥厂毕竟是占了当地的资源,就肯定要照顾工厂附近的居民,所以就表明优先招收工厂附近几个村的人员,如果不够,再招其他人员。

        最后水泥厂附近的村民,靠着本土优势,获得了大部分的体力岗位。但是厂方也声明,所有工人必须服从管理,如果谁敢闹事、怠工,厂方有权解雇,后续会从其他地方招人。

        这些村民认为,在水泥厂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收入是种地的好几倍,谁敢瞎折腾,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他地方的村民只能感叹自己的命不好,家离水泥厂太远,丧失了进厂的机会。

        由于符真路大规模引进襄人,只是两年多的时间,整个符真路引进了50万僚越人,其中同奈区就有近20万人。元稹看到同奈区发展势头良好,心中大喜,干脆在同奈区的南部又新建了兴僚区,在这里又规划工业、商业、居住等区域,作为一个纯僚越人居住的区。

        符真路其他郡城也开始学着隆安府的样子,在新区严控夷人进入,大规模引进僚越人,既可以壮大经济,也可以加强对当地的管控。

        但是,符真道严控夷人进城,将不服管教的夷人驱赶到农村,也引发了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留在城市的都是安分守己的夷人,农村存在不少心怀不满的夷人。

        这些人轻则私下发牢骚,重则当众辱骂、诽谤官府,说华襄两族欺压夷人,赚钱的行业、好的岗位全被华襄两族垄断了,夷人想出头太难。

        元稹听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华襄两族作为征服者,难道还要跟夷族平权?留在城里的夷人必须是恭顺的良民,想平权就去农村的纯夷人地区。

        官府对农村地区的夷人缺乏制约手段,必须要抓几个典型,谁再敢诽谤、辱骂官府或者华襄两族,对他们流放、判刑,以示惩戒。

        元稹在境内找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大规模流放、关押夷人的地方,最后他瞄准了安达曼群岛。

        安达曼群岛生活的是矮黑人,身体样貌与语言习惯,与大陆上的符真夷人完全不同,难以教化,元稹有心将他们迁走,腾出点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