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想起来,前世有护照,可以作为出入境的重要证件,可以在唐朝也推广这个做法,华人要出国的,襄人要出道、路的,夷人要出郡的,都要提前申***,经过民政局审批盖章以后,才能出入境,这比那个批条好用。

        第143章襄人外迁

        李纯想好这些后,就将两个宰相和几个重要官员召来,商讨如何落实这些想法,几个大臣听了以后各自发表看法。

        崔群率先发言:“陛下的意见很好,华、襄、夷三族是应该厘清边界,早日定好规则,省的以后扯皮,臣完全同意陛下的想法。”

        裴度说:“目前有很多汉人跑去襄人那里买地,有的汉人出手阔绰,一买都是几百亩。有的甚至连续买了上千亩,成了大地主,有的汉人比较穷买不起,形成了两极分化。”

        李纯道:“这个问题我也有考虑过,前几年朝廷搞边疆开发时,大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过去基本都无偿或低价得到土地。目前只有少量的无地农民,其中有的是不愿去太远的边疆,有的是因为赌博、懒惰卖掉了手中的土地,所谓救急不救穷,朝廷做不到包揽一切。”

        左仆射李巽说:“陛下说的对,其实目前肃慎道北部,黔滇道的山区还是有一些荒地,有些人嫌那里偏远,不愿过去。大部分百姓是好的,但也有些人沾染恶习,就算分给他地早晚还是败光,朝廷不能做这个冤大头。”

        裴度说:“目前来看,关于土地多寡产生的社会矛盾不大,但是以后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有的成为大地主,有的没有土地,最终还是会产生矛盾。”

        李纯道:“这个问题朕也有考虑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消化,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工商业,近年来工商业吸纳了不少就业人口,有的农民甚至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后面工商业发展起来可以吸纳更多的无地农民;二是目前朝廷让襄人地区的官府托底收购了一些土地,可以作为储备之用,以后不仅可以分给无地农民,也可以把那些生活在深山、荒坡地区百姓迁出来安置,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

        农水部尚书汪广会说:“陛下的这个意见好,以前有些居民为了逃避战乱,躲进深山老林居住,交通不便,有的地方土地贫瘠,产出率很低,这些人表面上有地,实际上生活比较困苦,确实需要迁出来。”

        民政部尚书崔右甫说:“陛下,臣有个疑惑,朝廷如果控制华人到夷人地区,那边的好处不就都被襄人给占据了,以后华人再想去就没有多少油水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