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感叹道:“尽管全国都在发展,但是各地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像淮扬道,底蕴和位置好,汉人比例高,经商意识浓,发展的就更好一些。安桂道,底子薄,开发晚,襄人比例高,虽然朝廷倾斜了一些资金,但是要想达到淮扬、吴越那种水平,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安文远说道:“安桂相对比较穷,一是开发晚,二是襄人比例比较高,这里的骆瓯人很多汉语水平低,无法出去经商,只能守着几亩薄田,生活相对困苦一些。”
李纯则说:“这次远征后,可以让骆瓯人逐步迁到南洋一带,让内地其他地区的汉人迁过来,汉人多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骆瓯人到南洋以后,朝廷还要采取一些措施,让他们能够从事一些含金量高些的职业,把日子过得好一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崔右甫插话说:“陛下考虑的太多了,朝廷目前能让华人过上好日子已经不容易,哪还有太多精力顾及襄人。”
元稹也说:“臣记得这里的西瓯、骆越、峒蛮等族,在历朝曾经多次反抗中原政权,何必对他们那么好。”
李纯叹了一口气,说道:“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与周边的民族发生过很多次冲突,所以华夏民族与周边的民族结下了不少仇怨,其中冲突最大的莫过于五胡乱华,你们谁能讲讲五胡乱华的根源是什么?”
李藩说:“据臣所知,五胡乱华之前是八王之乱,几个胡人趁着汉人内乱,才有机会兴风作浪。”
李纯道:“这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西晋错误的民族政策,一味压迫、排斥其他民族,比如最先起事的匈奴首领刘渊,本来是很想归附汉人政权,但是以司马颖为首的一帮人始终排斥他,刺激他起兵自立,还有羯族首领石勒,是被西晋将领抓去为奴,才会因恨生乱,所以我们唐朝不能再重蹈覆辙。”
范希朝说:“按照陛下的意思,该怎么处置更为妥当?”
李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安文远:“安巡抚,你在安桂道多年,你觉得汉襄两族关系怎样,应该怎样对待襄族?”
安文远说:“在安桂道,自然是汉人高于襄人一等,这些骆瓯人还算老实,只要不被惹急了,不敢得罪汉人。臣在安桂几年,也感觉到,这些骆瓯人虽然有些粗蛮了些,但毕竟也是治下的属民,臣也想着能够让他们把生活过好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