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维循的强硬政策下,这些番人最终屈服,有的选择东迁,有的选择留在原地学习农耕。

        一旦番人选择学习农耕,就用不了那么多土地,程维循迁移过来一批汉人,建立一批村庄,与番人的村寨交错在一起,方便汉人教番人学会汉人的耕作技术。

        程维循在云林一带取得成功后,又将经验推广到嘉禾、青竹、流南三县,将这里的番人进行分化,最终也是一部分留在原地学习农耕,一部分迁到中东部的山区。

        为了区别番人,那些愿意跟着汉人学习农耕的,被称为熟番,那些躲进山林的,被称为生番,程维循为了防止双方越界,在山区与平原地带划了一道线,双方不得逾越。

        由于程维循又争取到了大量的平原土地,大陆先后又移来好几万汉人,他们与留下的熟番一起,开发流求西部的平原地带,由于人口的增加,流州在元和14年又设置了四个县,人口也增加到10万以上。

        程维循在大力吸引汉人垦荒的同时,还大规模发展当地的工商业,流州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告别了当初的落后境况。

        朝廷为了奖励程维循所做的贡献。于元和14年下半年,将其提升为闽海道布政使,由流州长史苗荣成接任流州刺史一职。

        当初唐军在平定江户叛乱时,平利家由于表现良好,率众主动投降,给田弘正留下一个好印象,后来任命他为户州(江户)千叶县令,夷人改襄时,平利家的名字也改为平原利家。

        平原利家有个外甥,本来叫做源来超,后来也被迫放弃高贵的源氏,改名为源来明超,在平原利家的帮助和举荐下,成为户州商贸局下面的一个科长。源来明超为了感谢舅舅的恩德,经常带礼物来看望他,有时候还互相聊聊天。

        这天,源来明超又带着几斤猪肉来看望平原利家,平原利家自然是热情接待,然后两人就亲热地攀谈起来。

        两人谈了一会,源来明超就开始发起牢骚:“朝廷总说华襄一致,除了规定的三条之外,华人和襄人在其他方面的权利平等,我看都是忽悠人的,华人在我们扶桑就是高人一等,我们扶桑人真没地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