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和简化字的推广也需要一个时间,李纯要求教育部先制定一个方案,颁布发给各地,让官员百姓们熟知这件事情。
教育部用简化字编写新的教材,各地的学校从元和十四年下半年新学期,统一更换新教材,尽量用普通话教学。
在书籍方面,旧的书籍保持不变,一年以后新出的书籍全部要用新的简化字发行。
在使用普通话方面,官府和学校首先作出表率,全面学习掌握普通话,以后各地录取公职人员,必须进行普通话和简化字的考试。
由于普通话是以夏原附近的淮北方言为基础规范的汉语,比较靠近夏原的豫兖道、鲁青道、淮扬道、荆汉道,居民使用的语言和夏原话比较接近,推广起来难度较小。
其他北方的道还好些,长江以南几个道的方言俚语和夏原话差别很大,推广起来难度就大很多。
有些道的居民认为,各地应该保持地方的语言特色,保持地方文化的传承,这些意见甚至说动了地方大员,纷纷以奏折的方式,反映到朝廷。
李纯收到这些意见后,认真思索了一番后,认为推广普通话和简化字,是提高汉人沟通效率、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地方上提出的意见也不是全无道理,也不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手段,综合衡量后李纯决定采取激励化的手段,由朝廷下旨,颁布实行。
旨意要求,在官府和学校强制性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不接受和不能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予发放毕业证,不承认其学历。
所有新招入官府的公职人员,必须进行普通话和简化字考核,考核不过关的不予录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