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襄人部队的事,有军事部调人过来帮助,具体则由道的都统具体操办,自己只是忙一些大事,还算好些,安文远想的更多的是骆瓯族群以后的发展问题。

        按照朝廷的规划,以后征服夷人地区后,襄人官员带着襄人百姓逐步要到夷人地区发展,在那边帮助朝廷治理夷人。

        本来按照安文远的想法,骆瓯族群可以就近往中南半岛发展,那里临近安桂道,各方面的条件也更好些,没想到朝廷初步的计划是让骆瓯族群往南洋方向发展。

        南洋群岛相对远一些,发展的程度也差一些,听说有些偏远海岛还是原始部族状态,后来听说中南半岛由僚越族群过去,安文远也就理解朝廷的深意了。

        为了掌握南洋群岛的情况,安文远派人从往南洋做生意的商队那里打探消息,得知那边就是比安桂道更热一些,也是吃稻米,总体来说还算适合骆瓯族群。

        后面朝廷又发布了一些鼓励政策,襄人到夷人地区会有很多好处,骆瓯族群很多人也开始心动了。

        随着政策的清晰,襄人到夷人地区拥有很多特权,赋税只有夷人的一半,而且领(县)以下完全就是襄人自己说的算,有些骆瓯族群就想第一批过去,可以选择好的地方,还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骆瓯族群有些文化的人,都跑到襄人县令或其他县官那里拜帖,求得到了新地方可以得到好的公职,那些县官也需要有自己的班底,双方互相接洽,逐步形成了好几个小圈子。

        安文远算了一下,朝廷在安桂道训练11个襄人团,也就意味着会在南洋群岛组建11个郡,按照每个郡8个领来算,那就需要近90个县级机构。

        每个县的公职人员起码百余人,还有民兵营的三百人,再加上家属,还有教育、经商、垦荒的人员,每个领估计要迁移上千人过去,在加上路、郡两级要迁移的人员,安桂道第一波估计要迁移20万人过去,占了全道襄人的两成。

        安桂道12个州,大概有50来个襄人占多数的县,90个领加上州一级的公职人员,是目前襄人公职队伍的两倍,特别是未来要担任管领的官员,以后都是安桂道来推荐,安文远让各州物色合适的人选,道里面再把关筛选一番,争取把能干的人推荐上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