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教育部的官员分头到夏原的几所高中、中专参加开学典礼,给新入学的学生们描绘了光明的前景,对他们的学业也给予很大的鼓励。

        整个夏原开设了上百所小学,百姓们深刻感受到新知识的好处,很多家境较好的家庭纷纷让子女报考新式小学,一大批小学生走进校园,成为很多人难忘的场景。

        教育部还专门举办了两所直属小学,其中一所招收皇族和朝廷六品以上官员的子女,一所招收七品以下官员的子女,又办了一所直属初中,招收皇室和官宦人家的适龄少年。

        李纯带头,让自己的那些未成年子女全部按照年龄段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其他官员看到皇帝带头,也纷纷将子女送到教育部举办的三个直属学校读书。

        官宦人家的孩子,以前都是聘请老师在家一对一的教学,学习非常枯燥,现在孩子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氛围比以前好多了,校园里热闹非凡。

        尽管各类学校是公办免学费,而且是男女同权、择优录取,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农民和工人仍然比较贫穷,生的孩子又多,大都选择家中相对聪明的男童报名测试,女童入学率比较低。

        相比而言,官绅、富户更有条件,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的子女大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的也愿意让家中女孩接受教育,女童入学率稍高一些。

        从小学招生入学情况来看,男女比例大概为四比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过程,只能等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更好,才能实现均衡教育,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李纯还跟白居易探讨设立大学的设想,按照他的想法,朝廷在中央设立几所专科大学,在道一级设一所综合大学。

        大学的专业更加细化,包括农林、地矿、财经、行政、司法、医学、冶金、机械、建设、交通等专业,培养的是朝廷和道一级的公职人员和各类高级技术人才。

        由于高中生才刚入学,各个大学还处于筹备状态,经费还好说,建立师资队伍的难度比较大,由教育部和各道学政先搜罗挑选,确保三年后能按时开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