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动边境附近的居民监督,外事部设立举报制度,只要有人发现并举报有偷越边境的,官府查证属实后,从罚银中扣除一两奖励给举报的居民。

        刚开始还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私自接近越过边界,做买卖、放牧、采药,经过多次重罚以后,形成明显的警示作用,有的越境两次的真的被永久发配到肃慎极寒之地。

        边民觉得,在境内生活的很好,何必为了一点小利越过那个骇人的边境,都有意识的远离边境隔离带。对于闯入的境外人员,不管怎么苦苦哀求,汉夷百姓都第一时间报告官府,既可以领赏,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经过一年左右的持续努力,边境隔离带完全发挥了阻隔作用,境外的各族人员,从此不得进入唐朝领土。

        需要购买唐朝物资的,由商队到边城集中购买,再贩运到各地,唐朝的商队也会出来跟他们交易,境外民族也就没了越境进入唐朝的必要。

        那些不管是仰慕唐朝文化,还是想偷学唐朝技术的外国人,从此只能死心,有人向唐朝出来的商队打探情况,商队的人员只说一些关于商品的信息,对其他的方面守口如瓶,问不出啥情况。

        边境隔离带起到了阻绝外人的作用,但是唐朝还是要出去掌握别国的情况。外事部训练了一批暗探,每个出境的商队,都会配一个,既是监视商队不要乱说话,更是要沿途收集各国的情报。

        这些暗探有的负责绘制山川地理的地图,有的负责记录各国的人口和军队数量,有的负责记录各国的风土人情。

        这些情报源源不断汇总到外事部,由专门的人员收集汇总,再根据这些情报编写各国的综合情况报告。这些报告会送到军事部、中书省和李纯那里,作为以后开展军事行动的参考和依据。

        科工部尚书韦贯之也是干的意气风发,到任以后深感科技的巨大作用,各项新发明、新物件深刻改变了唐朝的方方面面,那些威力惊人的火器在对外战争中大展神威。

        按照李纯的指示,原来长安的火器厂保留,宋州的火器厂搬迁到夏原东郊,保留润州的造船厂,在晋江府增建一个造船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