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华夷分治顺利推行,由于对夷人的限制不多,没有引起夷人的抵制,夷人认为朝廷能够这样对待其他民族,已经算好的了。夷人只要安分守己,也可以从事工商业,他们合法的土地和房产受到保护,对夷族收取的赋税和华族相同。
朝廷要求,前去边疆开发的汉人只能找一些无主的荒地,不得强占有主的夷人土地,但是汉人可以合理的价格买夷人的土地,对于有争议的土地,由官府来判定。
当然,开发边疆的过程中,华夷之间多少会有一些纠纷,官员处理时当然会倾向华人一些,但是夷人的基本权利还是得到了保护。
为了强化对夷人的统治,朝廷向夷人地区派去了大量的汉人官员,道和州一级的官员必须是汉人。
县以下的官员根据情况区分,如果是县内汉人占有半数以上,县令用汉人官员,其他官员也以汉人为主。
如果是夷人占据绝大多数,可以任用夷人官员为县令,但是至少要派一个汉人官员任县监,另派一个主管教育的汉人官员,保证朝廷的政令在夷人县得到贯彻,顺利推行对夷人的汉化教育。
为了加快夷族的汉化过程,朝廷向夷人地区派去大量的教师,进行汉化教育,加速他们和汉人的融合。
在学校教育上只能使用汉字,禁止使用夷人的文字,但允许他们本族之间讲自己的语言,保留自己的风俗、服饰和生活习惯。
虽然能够入学接受教育的只是少数人,但是汉夷两族民间沟通也不少,也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各个夷族逐渐汉化,但是身份又是夷人,可以内部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保留自己民族的特色。
由于夷人不能出道,也不善于经商,所以很多汉人跑到夷人地区做生意,他们深入夷人地区,买卖货物,就必然要和夷人交流。有些脑瓜聪明的夷人,看到经商赚钱,也纷纷与汉人做生意,为了更好的交流,主动学习掌握汉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