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市由外事部进行日常管理,财税部负责征税,限定交易货物的范围,对于唐朝的军用物资、创新发明等严控的产品不得带入互市。

        从元和十一年五月以后,唐朝开始实施严格的锁国令,任何外国人不得进入唐朝境内。李纯考虑到边境外还有四个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这些地方毕竟面上也属于唐朝,如果把他们完全排除在外也不好。

        李纯思索一番,决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宣慰使每年都到对应的各小国走访一下,发一些朝廷赏赐的物品,显示朝廷的恩德;二是如果这四个地区确有重要的事情,可报经宣慰使同意,由外事部派人护送进入唐朝境内,办完事再护送出去。

        朝廷不让外国人进来经商,但是允许唐朝人出国经商,不过要提前向外事部申请,有名额限制。外事部先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审查,只批准信誉较好的华人,而且只能卖指定范围的商品,绝不能携带违禁品。

        外事部批准后发放通行证,商家再到财税部办理交税手续,开具纳税凭证,然后在六个边城检查相关手续后,商队才能出国经商。

        在陆上进行严控,在海上同样也要严控,不得允许任何外国人从海上进入唐朝。

        在晋江府、番禺府留两个对外贸易的口岸,所有想从海上对外贸易的华人,必须到这两个口岸办理手续,外事部、财税部在这两个对外口岸设立办事处。

        外事部在每个对外的商队、船队都派有一个暗探,一是监视这些商队、船队,不得泄露唐朝的秘密,不得私藏卖出违禁物资;二是顺便搜集沿途各国的情报,掌握山川地理情况,学习各国语言,储备翻译人才,为以后的第二波出击做好准备。

        唐朝这种只出不进的政策,引起其他一些国家的不满,但是靠近唐朝的各小国,都被打服了,哪敢有异议。

        远一些的国家可以设置一些障碍,但是唐朝这些出境的商队属于垄断贸易,利润丰厚,而且商队卖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深受各国的欢迎,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沿途各国也就默许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