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也为了此事头痛不已,经过一番考虑后,觉得已经对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和惩戒,没必要继续陷在这种民族仇恨中,否则将极大地影响朝廷的后续行动,阻碍华夏民族真正的强大。
于是,李纯专门将武元衡召进宫中,跟他探讨此事的处理意见。
李纯说:“武爱卿,以前吐蕃人所犯下的错误,朕都清楚,所以才首选吐蕃进行打击。此次吐蕃之战,吐蕃军前后阵亡六七万人,这还不包括他们内战和西域一带的战果,如果都算上,估计吐蕃起码要损失十万人,而且其中很多是贵族和精锐。战后我们又惩戒、斩杀了一批有罪的吐蕃人,如果还要继续对境内的吐蕃人报复和打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武元衡激动地说:“陛下,你忘记吐蕃人是怎么对待陇右和河西汉人的吗?以前他们趁着我朝内乱,掠夺、压迫汉人,现在我们终于击败吐蕃占据优势,必须要继续狠狠地惩治吐蕃人,汉人就是要把受到的欺凌十倍还回去!”
李纯苦笑着说:“你把陇右、河西汉人受过的苦难全部施加在留在大唐境内的吐蕃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偏颇。这些苦难最大的源头是前几任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无能,如果都像太宗皇帝那样雄才大略,吐蕃人只有被挨打的份,哪有能力侵略、压迫汉人?”
武元衡被李纯这种奇特的理论给雷到了,没想到皇帝竟然自曝祖宗的短处,但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他心中仍然有些不服气:“前些年朝廷确实昏庸无能,但是这并不是吐蕃人侵略、压迫汉人的理由,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李纯知道他不会服气,紧接着说:“吐蕃人侵略、压迫汉人当然不对,但当初谁是施加者,是吐蕃人的贵族、奴隶主,最该受到惩罚的是他们,可是现在他们有的已经被杀,有的已经内讧,愿意留在大唐境内的吐蕃人,大都是普通的牧民,并不是当初罪恶的施加者,却要他们来承担所有,这公平吗?”
武元衡依然带着情绪:“他们是吐蕃人,和以前施暴的吐蕃人有着血脉联系,这就是他们的原罪,难道汉人吃的亏就白吃了吗?”
李纯反问:“好,按你说的,他们有原罪,该怎么怎么处理他们,是全部杀光,还是全部抓起来为奴?”
这倒把武元衡给问住了,停顿了一会说道:“全部杀掉不至于,那就比吐蕃人当年更过分,抓一些为奴还是可以的”
李纯又问:“好,抓一些为奴,怎么区分抓哪些,然后又分给谁?难道给每个官员家里分几个吐蕃奴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