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让李吉甫和武元衡负责统计各道官员的空缺情况,拟定各道官员的配置方案,同步制定十个军团的将领安置方案。

        李吉甫和武元衡按照李纯设置的19道1都护,把全国的官员和将领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对官员、将领的思想进行摸底,力求做到把所有的岗位都安排上合适的人员。

        一个月后,李吉甫完成官员的摸底,向李纯报告,原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调到新的京畿道,新的淮扬道巡抚出现空缺;原山东道布政使王锷年龄大,申请退休,巡抚空缺。

        原河北道布政使李鄘年龄偏大,河北道撤销后,建议直接退休;河北道的其他官员建议分流到新的京畿道、辽桓道、新罗道等地。

        原黔中道布政使韦丹长期在黔中道,家中老母生病,无法照顾,要求内调;原安南道布政使李逢吉,称安南潮湿,患有风湿,要求内调。

        武元衡也将将领的想法向李纯汇报,平海军统领李元奕和平南军统领蒋义,年龄偏大,愿意退休,期望得到护国将军的封赏。

        平辽军统领李听,镇北军统领刘光颜,平东军统领田弘正,愿意转向行政岗位。

        乌重胤、李愬、高霞寓、张茂昭、严秦五位将领在军旅待惯了,愿意继续在军队的岗位上。

        听说韦丹和李逢吉要求内调,李纯也是感叹,看来人都想往好的地方调,既然官员声称有困难,也不能不予以考虑。

        内地正好有两个巡抚的空缺,李纯打算把韦丹调到新淮扬道任巡抚,把李逢吉调到新设的鲁青道任巡抚。

        至于其他官员,李纯也在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吴少阳任湖北道布政副使不久后,就生病去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