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布政使王涯带着洛阳府的官员早已在这里等候,由于东都原来的宫殿都已经拆除了,河南道也迁走了,王涯在洛阳府设宴招待李纯等人。好在李纯也不讲究这些,吃完饭就在洛阳府休息了一晚。
次日,由于洛阳以东的铁路还没修好,李纯一行只能换马车前进,李承闽赶忙带人将火车上的物资卸下来,重新装马车,准备新的行程。李纯觉得不着急,而且还要等后面的御林军赶上来,决定在洛阳逗留一天再走。
在王涯的带领下,李纯走访了洛阳几个重要的地方。原来的紫薇城已经全部拆除了,建筑材料全部运到夏原,原址只剩一片空地,成为了工商部举办展览大会的地方。
原河南道的官衙也拆除了,建筑材料送到了夏原,很多经商的、做官的洛阳人也搬走了,去了夏原,总共走了30万人,只剩下50万人左右,洛阳一下子空了很多。
李纯感叹,长安离洛阳太近了,只能保留一个,搬走一个,不然唐朝的东部、南部根本辐射不到,长安不好搬,就只能牺牲一下洛阳,这属于城市的兴衰轮回,没办法的事。
在洛阳简单走访,停留了一天,第二天李纯就和皇宫、中书省、枢密院的人员坐马车,在赶来的御林军的保护下,向东南方向进发。
一行人沿着上次巡游的路线走陆路行进到襄城,然后在沙河乘船,到了陈州(周口)再换乘大船,一路顺颍河东下,就快多了。
整个行程基本上是前后快,中间慢,侧面印证以后的交通还是要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除了在洛阳,其他地方都没有停留,一路前行,终于在10月下旬到达夏原。李纯等人走了以后,其他各个部门确定搬迁的人员,也征用火车先把人员物资运到洛阳,然后沿着皇帝的进发路线,跟着往夏原赶路。
原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颇得李纯好感,被任命兼任京畿道布政使后,经过一番忙碌,已经把夏原的准备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在李纯等人到达夏原后,柳公绰和负责营建新都的建设部尚书柳晟,连忙出城到码头迎接。
夏原码头在原下蔡县城西南的淮河岸边,李纯等人下船后,与来迎接的柳公绰、柳晟寒暄一番。李纯决定先查看一下新都的基本情况,带上李吉甫、武元衡、崔群等几个大臣,坐上柳公绰准备的马车,其他人则留下来组织搬运物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