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初中生免除学费,但是其他杂费免不了,从小学到初中花费也不少,家境较差的肯定会集中财力供养家中的男童。

        强制初中招生女童很难落实,只能是在四年后举办小学时,鼓励女童入学,从头抓起,逐步提高女童的入学率。

        李纯还发现,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也并不愿意过早结婚,不少男人为了考上功名二十多岁才结婚的大有人在。

        那些年龄很小就早婚早育的人家,形成了大孩带小孩的情况,造成了很重的家庭负担,必须要得到遏制。

        李纯认为,是要考虑到唐朝的社会现实,制定一个合适的结婚年龄,不能引发较大的社会阻力。

        综合考虑,李纯决定将男性的结婚年龄定在18岁,女性的结婚年龄定在16岁,这样可以保证男性可以上到高中、中专毕业,女性至少可以上到初中毕业。

        李纯考虑成熟后,就召来李吉甫、白居易、崔右甫过来商议此事。

        李纯道:“目前新式的初中都办起来了,以后还要办小学、高中、中专,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目前很多人早婚早育,既产生了一些问题,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适当纠正一下。”

        李吉甫说:“其实在社会上,早婚早育并非共识,凡是家庭思想端正的,都是想让孩子先学点本领,然后再谈婚论嫁,有些孩子连自己都没法养,生了孩子也是给上一辈养,只能加重家庭负担。”

        白居易说:“目前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以前各朝也没人管这事,放任自流,有些老百姓就随性而为,孩子刚懂男女之事,就给操办婚事,久而久之形成恶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