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张敬则吃了瘪,后续沿途官员再也不敢自作主张,随意提高接待标准,对李纯及随行人员,按照朝廷下达的标准供应。

        所有供应的物资在够吃、够用的基础上,略有盈余,李纯等人有多余的,就分给随行人员,随行人员多余的,就分给沿途百姓,基本上没有浪费。

        这样沿途的官员和百姓也省心,少花钱、不扰民,一路上少了奢侈排场,多了一份平淡祥和。

        沿途上,李纯还不时召见当地的乡贤名士,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征询对朝廷的施政意见,尤其是当前仍存在哪些弊端需要解决。

        这些人反馈,百姓们感觉天下安定了,逃出去的很多都返回了,努力生产,生活有了奔头。

        存在的问题就是各地的税卡较多,道路也不好,货物流通不畅,本地不出产的物品价格较高,老百姓总体还比较穷困,很多东西买不起。

        百姓生活安定了,也能有饭吃了,但是收入低,物价高,生活的质量还是不够好。

        李纯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出巡结束后,首先要取消税卡,修筑道路,活跃商业,再逐步推出其他改革措施,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一行人坐船到了颍州,进入了李纯印象中熟悉的皖北地界,有种对故乡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只是当时的沿途面貌和居民口音和前世完全不一样,只能在心里感慨一下。

        李纯在颍州登岸休整了两天,在这里大概走动一下,接见了一批当地的官员和名士,然后就乘船沿颍河,入淮河,直奔下蔡(今安徽凤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