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就让权德舆干,此人曾在礼部干过侍郎,熟悉礼部章程,组织朝廷的重要活动没有问题。
吏部尚书,李纯想到了韩愈,此人有文化有见识,刚直不阿,适合做人事工作。
根据中书省的推荐,李纯调王重元为闽潮道布政使、调令狐楚为中书省光禄大夫,至于其他官员就以中书省的推荐为主。
思考完毕,李纯和两个宰相碰了一下,他们也觉得几个人都挺合适,没有异议,于是按照李纯的意见颁发圣旨任命。
中书省会同吏部,后面又推荐了侍郎、郎中等空缺官职的人选,李纯看了名单觉得都还可以,就一一批准。
朝廷的官员逐步补齐以后,大家都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都不敢再轻易触碰底线,朝廷官员的风气得到了扭转。
朝廷的反腐活动结束以后,李纯又让各地发起反腐行动,为了防止地方上走过场,李纯让御史中丞元稹担任巡查使,带领一帮御史台的属员,到各地督查反腐的情况。
元稹如果发现有的地方消极反腐,或者阳奉阴违、姑息纵容,就会直接带人介入,主导当地的反腐工作,来个大查特查,狠狠折腾一番,让大量官员罢职甚至入狱。
各地为了不给元稹介入的借口,都开始大规模开展反腐行动,抓了一批腐败严重、罪大恶极的官员,大量的赃款、资财被没收,全国的官场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元稹仍然不放心,带人四处转悠,发现线索就过去穷追猛打,让一个个贪官成了倒霉蛋。由于元稹动作猛、下手狠,不少官员私下称他为“白面阎王”,对他又怕又恨。
搞了一段时间后,李纯认为反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官场的风气得到明显扭转,如果持续搞下去,会弄得人人自危,很多工作没法开展,形成负面作用,就召回元稹,让反腐告一段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