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内枢密院还是前几任皇帝所设,他们觉得朝臣没有宦官听话,在朝廷之外又在宫内设立一个内枢密院,并任命亲信宦官担任内枢密使,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李纯认为,内枢密院就是前几个昏庸的皇帝为了省事所设,留给宦官干政的机会,他本想撤掉,但是看到刘光琦不安分,可以让他先犯错,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解决。

        内枢密使刘光琦贪权好财,前面看到俱文珍通过拥立李纯为帝,立下大功,赏赐丰厚,非常眼馋。

        刘光琦现在自己地位上升了,也想利用职权捞钱,满足内心的欲望。他虽是内枢密使的身份,但是李纯比较有主见,很少让他处理具体政务,他只能传达皇帝意见,不能直接参与政事。

        为了方便揽权牟利,刘光琦暗地里在朝臣中寻找代理人,这样可以内外勾结,方便插手朝政获利。

        中书省六品堂官滑涣,官职不高,却又内心贪婪,也急着找一个靠山,好趁机参与朝政,捞取好处。经过几次接触,两人一拍即合,结了一个利益团伙。

        由刘光琦在宫内打探消息,熟知皇帝和宫内的动向,然后向滑涣传递消息,由滑涣向中书省转达。

        中书省有时也搞不清是皇帝的意思,还是俱文珍或刘光琦的意思,既然是宫里传出来的意见,也懒得去探究,基本都按照滑涣传递的消息去落实,刘光琦、滑涣趁机卖官鬻爵,捞了不少好处。

        久而久之,滑涣狐假虎威,觉得自己牛逼起来了,对中书省的臣僚也开始倨傲起来,有些中书省的官员也逐渐知道了其中的玄机,但是他们对宦官之祸都是记忆深刻,还是不愿得罪刘光琦和滑涣。

        宰相郑余庆和宦官有矛盾,十分反感滑涣的所作所为,向皇帝上书弹劾滑涣,刘光琦和滑涣相互串通,拒不承认所有罪行,反告郑余庆捕风捉影,诬告他人。

        李纯觉得,刘光琦和滑涣的罪行还不够大,郑余庆的弹劾,没有证据,难以施以重惩,天令其亡,先令其狂,不如让他们充分暴露罪恶,然后再施霹雳手段,彻底铲除。

        同时考虑到,郑余庆虽然刚直,但是年龄偏大,能力偏弱,不如顺势退下来,也可以麻痹刘光琦和滑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