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生日,但今天比任何生日都重要——1991年晚晴生病,笑笑才一岁多,跟着林凡在出租屋里过的年;

        1992年林凡下岗,一家人连顿像样的年夜饭都没吃。现在好了,是我们苏家的宝贝笑笑正式回家的日子,也是林凡这个好女婿回家的日子!”

        有人点上了四根小蜡烛——对应笑笑四岁的年纪,1994年市面上还没有生日蜡烛套装,这几根还是苏静婉从医院药房拿的医用石蜡蜡烛,点燃后,暖黄的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

        大家拍着手,即兴唱起了改编的《欢迎曲》——调子是当时流行的《歌唱祖国》的片段,歌词改成了“欢迎笑笑回家来,欢迎林凡入家来”。

        笑笑坐在秦淑慧怀里,大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跳动的烛火,小手还在数蜡烛:“1、2、3……4,正好四根!”

        在众人的鼓励下,她鼓起小腮帮,像做实验一样左右调整角度(平时林凡教她叠纸飞机时,总让她调整角度找风向),用力一吹——

        蜡烛全灭了,满堂的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比当时大院里放的电影散场时的喧哗还热闹。

        这一刻,宴会厅的水晶吊灯是上海灯具厂1993年生产的“明珠系列”,光线是柔和的暖光(当时还没有“3000K色温”的说法,大家只说“像晒太阳一样舒服”);

        笑声是发自肺腑的——苏瑾华平时在部队严肃惯了,此刻却笑得露出了牙;亲情是浓得化不开的——

        苏静婉把剥好的橘子瓣塞进笑笑嘴里,说“这是南方刚运过来的蜜橘,比北方的冻梨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