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时,多数家庭给孩子用的是塑料围兜,又硬又不透气,孩子戴着容易哭闹,笑笑却愿意戴这个医用布围兜,因为“软乎乎的不硌脖子”。
林凡的“身份确认”:数据里的认可与接纳
苏瑾瑜是第一个“公开认可”林凡的人。
他适时提起去年去小县城看望林凡父女的经历,话里藏着具体的数据与细节,让所有人都知道林凡的能力:
“去年我去林凡的店,发现他的‘笑笑宝贝屋’是小县城里少有的‘精品童装店’,当时县城里有12家童装店,大多卖的是散装的便宜货,就他的店卖品牌童装,还做了会员体系。
他每月盘点两次,滞销童装控制在5%以内,而当时县城童装店的滞销率普遍在15%以上,有的甚至到25%,压了一堆货卖不出去。”
这番话让大舅苏瑾华忍不住看了林凡一眼,点头说:“能把滞销率控制这么低,说明你会做生意,懂市场。”
苏瑾瑜还提到了林凡的“精细化育儿”:
“我上次去,看到林凡给笑笑做辅食,记了满满一个32开的本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每顿辅食的蛋白质、钙含量’,比如今天吃了多少蛋黄、多少米粉,算出来钙含量够不够。
1994年小县城里很少有人这么做,大多是‘有啥吃啥’,林凡这份细心,比不少大城市的家长都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