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瑾瑜上午十点开始打电话,到下午三点苏静婉确认行程,不到五个小时,所有核心长辈都协调好了时间,一口应下会准时到场。

        这背后,不仅是家族成员间的情感向心力,更隐约折射出这个家族处理复杂事务的高效与能量——

        他们能在“公”与“私”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既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能优先满足亲情需求;

        也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资源,从军用专机到高铁票务,从医院工**调到会议调整,只为一场关乎亲情的家宴。

        家宴最终定在周末晚上七点,地点选在苏家老宅的东厢宴会厅。

        这座宴会厅不像外界想象中那般鎏金错彩、奢华逼人,反而更像一个被时光打磨得温润如玉的“家族记忆馆”,每一处细节都藏着苏家的过往与温度,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家族的故事。

        厅中央摆着一张直径1.8米的海南黄花梨木圆桌,桌面泛着细腻的包浆——

        这张桌子是苏定方1980年搬入四合院时,从北京紫檀博物馆的前身“古典家具作坊”购置的,陪伴苏家走过了四十四年。

        四十多年里,它见证了苏振邦的晋升宴、苏晚晴的成人礼、苏瑾华的婚礼,甚至在2003年非典时期,还成为家族视频会议的“临时**台”。

        如今,这张桌子的市场估价已超1200万元,但苏家从未想过出售,反而每年都会请专业的木艺师傅来保养,确保它能继续陪伴家族走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