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黑色的鳄鱼皮材质,上面有细小的纹路,摸起来应该很有质感,打开时能看到里面还放着三四张其他名片,
都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印着不同的名字和头衔,但他只抽出了最上面那张——抽出一张素雅的名片,双手递了过来,递的时候手指微微弯曲,显得很礼貌。
林凡接过名片,触手是极有质感的进口哑粉纸,比县城百货大楼卖的最好的信纸还厚,边缘烫了一圈浅金,金箔亮得晃眼。
上面只有简练的几行黑色字迹:第一行是“苏瑾瑜”,字体是楷体,写得很工整;第二行是“燕京”,简单两个字,却透着不一般的分量;
第三行是“苏氏集团进出口贸易部”,字体比名字小一点;最下面是一个“010-8866123”的京城电话号码(1993年京城电话还是七位,
县城刚普及五位号码,“010”开头的号码在县城几乎见不到,只有县政府的办公室才有直通北京的电话)。
燕京苏家!林凡的瞳孔猛地一缩!纵然他两世为人,对这个在华夏商界和政界都盘根错节的家族也有所耳闻——
去年他在县城的14寸黑白电视上看“经济新闻”时,就见过报道,当时主播说苏氏集团的钢铁厂年产量达五百万吨,占北方钢铁产量的一成,光是每天的钢产量,
就够县城所有工厂用半年。1993年的华夏商界正经历着“姓资姓社”讨论后的新一轮发展,燕京的老牌家族企业大多涉足外贸、重型机械领域,
苏氏集团当时已靠着北方的钢铁厂和天津港的进出口贸易占据一席之地,光是天津港的货运吞吐量就占了当地民营份额的三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