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七天,城郊那间租来的阁楼成了林凡的战场。

        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斜顶最低处仅一米五,他得佝偻着背,肩膀几乎要碰到头顶的木梁,趴在刷着斑驳红漆的老旧木桌上。

        桌上摊着供应商名录(纸页边缘被虫蛀出小窟窿)、货品清单(用铅笔写了又改,涂改液堆出小疙瘩)和一把包浆厚重的红木算盘,唯一的15瓦灯泡悬在头顶;

        昏黄的光像蒙了层雾,只能照亮桌面巴掌大的地方。他不得不把脸凑得极近,鼻尖几乎碰到单据,哈出的气在纸面上晕开白雾,又很快散去,才能看清上面的数字。

        首批选的五个童装品牌,有三个是他坐了两小时绿皮火车跑下来的。

        火车车厢里飘着煤烟味,硬塑料座位上沾着饼干渣,他挤在过道里,怀里揣着用塑料袋裹好的名录,怕被人挤破。

        郊区的国营服装厂藏在一片油菜花田里,铁皮厂房的大门锈迹斑斑,厂长办公室摆着掉漆的铁皮文件柜,桌上搪瓷缸子泡着泛白的茉莉花茶。

        厂长起初嫌他拿货量少(每个品牌仅四五十件,总计二百三十件,装不满半个纸箱),指尖敲着桌面说“不够油钱”,不愿降价。

        林凡软磨硬泡到天黑,窗外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盯着厂长办公桌上女儿的照片(扎着羊角辫,跟笑笑差不多年纪),咬咬牙说

        “我帮您清二十件过季外套,只求八折”——那批外套领口都发皱了,他知道得花心思卖,可一想到笑笑穿上新衣服的样子,又觉得值了。

        主推的“小熊系列”卫裤,他在商场童装区蹲了一下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