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从王猛每周三次去东河乡、西河乡赶集后,情况彻底变了。

        王猛的自行车是三年前二手市场淘的,后架特意找铁匠焊了两层铁架,每层能码25件衣服,凌晨四点天还裹着墨色;

        他就驮着50件纯棉童装(多是1-3岁尺码,乡镇宝妈最爱这个阶段的孩子穿纯棉,据他赶集时统计,这个尺码占乡镇销量的65%);

        30双松口袜子出发,车把上还挂着个保温壶,装着张婶早上特意煮的玉米粥,粥里卧了个荷包蛋,是张婶特意加的:“小伙子跑集市冻得慌,吃点热的顶饿。”

        乡镇集市早六点到十点的人流量能有2000多人,大多是周边李村、赵村的宝妈,她们攥着布口袋,蹲在摊位前翻衣服时,指尖划过林凡家的童装,都会下意识蹭两下——

        比镇上钱老西杂货铺的化纤料子软和不止一点。

        东河乡的秀莲是第一个回头客,第一次买了件浅蓝外套后,隔了三天就带了三个邻居来,其中一个叫桂英的宝妈,把衣服贴在脸颊试了试,抬头就说:

        “这料子贴身穿不扎肉,我家妞妞上次穿化纤的总哭,贵五毛也值!”

        那天桂英不仅买了件粉色外套,还预定了两件加绒裤,说要给娘家侄子带。

        据王猛的赶集账本统计,乡镇顾客的复购率高达55%,远高于县城平均的30%——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