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个个体户来订布,想掺点化纤,我直接拒了,说‘咱红星厂的布,不能掺假’。我让车间在袖口加个小太阳刺绣,直径一厘米,针脚密点,仿起来费劲,再给你盖个‘红星定制’的红章,印在吊牌背面,别人仿不了,这章是车间的公章,只有我能盖,上次给别的个体户盖章,我都没同意。”
回店的路上,林凡骑着车,看着路边的梧桐叶飘落在柏油路上,被风吹得打旋。突然想起周边的乡镇集市——
清水县有五个乡镇,每个月逢五逢十赶集,比如柳溪乡的集市,能有上千人,摆摊的都抢着占位置,卖童装的却很少,大多是卖农资和小吃的。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赶集,摆摊的张阿姨卖的小衣服特别受欢迎,因为她会给孩子试穿,还帮着改尺寸,不管买不买,都给孩子递颗糖,上次妈妈还跟他说“张阿姨的生意好,是因为实在”。
他心里一动:或许可以让王猛去赶集,开辟第二战场——集市上的人更认实在货,钱老西的仿品一对比就露馅,而且乡镇上没有百货大楼,杂牌童装多,“笑笑牌”的质量能突出优势。
王猛第一次去柳溪乡集市,天没亮就骑着三轮车出发,三轮车“吱呀”响,他蹬得满头汗,额头上的汗滴在车把上,他用袖子擦了擦,继续蹬。
车上堆着五十件童装,用塑料布盖着,怕露水打湿,旁边放着红星厂的质检报告,用塑料袋装着,还有两斤水果糖,是林凡买的“水果硬糖”,一毛钱三颗,糖纸透明,印着苹果图案。
到柳溪乡集市时,天才蒙蒙亮,他找了个靠近路口的位置,刚把塑料布掀开,就有股棉香飘出来,引着人过来。
刚摆开摊子,就有个挎着竹篮的刘奶奶凑过来,竹篮里装着刚摘的豆角,沾着露水,绿油油的,刘奶奶说“这豆角是自家种的,新鲜,中午炒肉吃”。
她指着童装问:“这布软和不?我家孙娃穿化纤的总哭,上次在镇上买的,洗一次就缩成肚兜了,孙娃穿不了,只能扔了,心疼得我好几天没睡好。”
王猛赶紧拿起件浅蓝T恤,让旁边路过的小娃试穿——那娃是摊主家的,光着膀子,浑身是汗,皮肤晒得黝黑,摊主说“让娃试试,要是好,我也买一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