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城西批发市场,他都要在婴幼儿专区耗上三个钟头。上次挑袜子时,摊主嫌他麻烦:
“林老板,都是纯棉的,差不了多少!”
他却蹲在摊位前,把十几种款式挨个儿捏在手里搓——摸到一款带卡通贴布的,手指蹭到贴布边缘有点硬,立刻放下;
拿起另一款纯色的,扯着袜口拉到最大再松开,看弹性是否能恢复,还凑到鼻尖闻了又闻,直到确认只有淡淡的棉絮味才点头:
“孩子皮肤薄,贴布硬了磨腿,有异味可能含甲醛,我可不能卖这种。”这话他跟每个摊主都讲过,前前后后不下二十次。
到了店里摆货,他更是把“细”字刻进了骨子里。
货架高度是按笑笑的身高调的——最下层留足80公分,刚好够三四岁孩子踮脚够到毛绒玩具区,有次住在三楼的朵朵来买玩偶,自己够到了一只棕色小熊,举着跑向妈妈时,朵朵妈笑着说:
“这架子调得真贴心,省得我弯腰帮她找。”
中间层放3到6岁的童装,衣架间距严格留够15厘米,上次张阿姨带孙女来挑外套,两件衣服的衣架没勾住,她感慨:
“别家店衣架挤得要命,挑一件能带下来三件,你这儿就省心。”
最上层堆着库存和120码以上的童装,旁边贴的“需要帮忙请喊我”便签,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字体圆润得像小馒头,连老花眼的奶奶都能看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