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现在没人认这个了。我这还有几本他画的《水浒传》,放了三年都没卖出去,本来想留给孙子,结果他只玩游戏机,看都不看。”

        刘继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0年代版本、古典名著和红色题材……林凡把这些关键词记在心里,像在脑子里建了个小账本,每一个都标上“重要”。他还花五块钱买了这本《鸡毛信》。

        封面没磨损,内页也平整,是1955年版的,既当作参考样本,也能给笑笑当“新玩具”。五块钱在当时能买十瓶AD钙奶,能买两斤猪肉,可林凡觉得,这钱花得比什么都值,比进一箱方便面还划算。

        准备就绪,一个晴朗的周六上午,林凡带着笑笑去了县城边缘的废品收购站。

        那地方在东郊,靠近国道,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地里种着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风一吹“沙沙”响。

        废品堆得像几座小山:废铁堆里混着旧自行车、洗衣机外壳,自行车的轮胎都瘪了,洗衣机的按钮还掉了两个;塑料瓶堆得五颜六色,像座小山,阳光一照反光;

        最里面是几垛用麻袋装着的旧书报,麻袋是粗麻布的,上面印着“尿素”的字样,还沾着点白色粉末,风一吹,能闻到纸张发霉的味道,还夹着点泥土的腥气。

        收购站老板老王头坐在树荫下的竹编马扎上,马扎的藤条断了两根,用绳子绑着。

        他手里端着个搪瓷缸,缸子上印着“劳动光荣”四个宋体红字,红色都褪成粉色了,边缘缺了个角,茶垢厚得能刮下来,深褐色的茉莉花茶在缸里晃着,飘着几朵干花。

        他看见林凡,眯着眼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揉皱的纸:

        “哟,小林老板,今天又来淘换啥?上次那木柜还好用不?没掉漆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