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展示了几张因为构件不标准导致现场安装时不得不强行切割、焊接,既浪费工时又影响强度的现场照片。

        “模块化、标准化的目的,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问题。”

        “是的,前期对加工精度要求是高,会暂时影响一些效率。”

        “但一旦标准统一,构件可以互换,现场的组装速度会成倍提升,整体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这就像部队用的枪械子弹,如果规格不一,仗还怎么打?”

        他接着详细解释了公差配合的重要性,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为什么“严丝合缝”对于快速组装和结构稳定至关重要。

        他还带来了冯卫国特批的、从906厂本就紧张的经费中挤出来的一笔“技术协作费”,承诺对于因执行新标准而可能增加的成本和工时,会给予适当的补偿。

        更重要的是,赵四并非空谈。

        他挽起袖子,深入两个厂的车间,与老师傅们一起研究现有设备如何通过改进工装夹具、优化切削参数来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

        他甚至亲自上手操作一台老旧的铣床,演示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和多次测量,将一块连接板的平面度加工到接近图纸要求,让围观的老工人们啧啧称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