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思远接过丝杠,仔细摩挲着那光滑的表面,眼中闪过一丝热切:

        “我信!只要蜗轮精度能上去,我就能把齿轮的平稳性提一个档次!”

        就在这时,赵四感到脑海中熟悉的波动。他不动声色,在心中默念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螺旋锥齿轮精密磨削修形算法基础】!”

        一股关于齿轮啮合原理、磨削过程中如何通过微妙的砂轮轨迹调整来修正齿形误差、消除啮合冲击和噪音的知识流涌入脑海。

        这不是具体的机床图纸,而是隐藏在加工背后的核心“工艺秘诀”。

        赵四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了关键。

        他拿起粉笔,在旁边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齿轮啮合示意图。

        “钱工,苏联的磨床,问题可能不光是机床精度,更在他们的修形算法是固定的,缺乏针对性。”

        赵四在齿轮的齿面上画了一条波浪线,“不同的工况,对齿形修缘的要求其实不一样。

        我们要做的磨床,必须能灵活调整这个‘修形曲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