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板子,虽然线宽还有0.4毫米,比不上国外精良,焊点也不够完美,但它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是真正的‘中国芯’!”

        赵四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小小的实验室里回荡,“它意味着,我们朝着让机床拥有‘中国大脑’的目标,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实验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年轻的研究员们互相击掌,有的甚至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喜悦和自豪。

        赵四当场宣布,给予上海微电子学组全体人员通报表扬,并申请特别经费奖励。

        他叮嘱孙组长,立刻整理所有工艺参数、测试数据和经验教训,形成详细报告,分享给北京的钱老小组,加快整体进度。

        同时,这块成功的实验板要作为样板,开始小批量试制,为后续的其他功能模块和整板集成积累经验。

        离开实验室时,已是华灯初上。

        赵四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晚风拂面,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气息。

        他脑海中那幅工业知识图谱上,代表“微电子技术”的节点,原本黯淡的光芒骤然增强了一截,并且与“自动控制”节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清晰稳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